制造贸易摩擦甚至打贸易战的做法更是害人害己,也引起诟病和抵制。
比如移动支付会替代传统ATM机和营业场所,波士顿咨询(BCG)估计过去10年由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,中国至少减少了1万亿传统线下支付基础设施建设。1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,追求共同价值 数字经济超越传统的市场规则,尤其是主动、透明的交易方式、较为对称的信息权益,使市场主体有了平等的地位,本质上是共享经济。
数字化监管和治理就是数字技术之上的生产关系属性反作用的体现,较之一般反作用会更快地生效。加快要素以资本、劳动为主向技术、服务转变,围绕制造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,提高相应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,并依托智能定制和体验式销售实现消费场景升级,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需求,提升用户价值和增强用户黏性。还要避免恶性竞争,避免重复建设,让数字化生态呈现金字塔形状,真正促进平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。医疗保健领域的所有人工智能应用也是如此,都需要大量的X射线、CAT扫描和其他诊断数据来创造创新,以挽救生命。在数字化监管和决策上,区块链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具有了生产关系的某些属性,使数字技术由生产力的功能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兼有的功能延伸,从创造物质财富向辅助监管和治理的层面扩展。
这些流程和环节的数字化改进,都将导致数字经济比工业经济更多的价值和效应。它们创造的价值都是真实存在,既催生了数字产业新形态,也推动了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,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。这应该会让市场平静下来,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仍然坚信,美联储高估了其长期控制通胀的能力。
为了什么?作为一个人均收入略高于1万美元的发展中经济体,中国比发达经济体更能承受更高的通胀。然而,美联储主席杰鲍威尔在4月份强调,央行离撤销货币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即使这意味着暂时允许通胀率超过2%。在美国,由于政府在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大规模支出,公众开始担忧此举会产生不良的财政后果,最近的价格数据加深了这方面的担忧。这就是为什么大宗商品如铜、煤、铁矿石和铝的价格,自3月份以来呈现两位数的涨幅。
然而,即使它继续上升,也没有必要恐慌,因为最近的上升仅仅弥补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损失。这损害了消费、投资,最终损害了经济增长。
4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激增4.2%,这是2008年以来最快的增长。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也有所上升,从一年前的185.5上升至4月份的217.5。这种谨慎的做法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减弱。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近的物价上涨,让全球市场感到不安,因为它们已经习惯几十年来普遍存在的低通胀,甚至通缩。
然而,中国市场基本上保持平静。供应链上游部分的生产商首先采取行动,争相储备原材料和化石燃料。但是,由于冠病疫情的复苏刚刚开始,对最终产品(尤其是消费品)的需求仍然低迷。此外,4月份的月度涨幅从3月份的0.6%加快至0.8%,尽管5月份回落至0.6%。
但是,至少在中国,有点通胀也不是坏事4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激增4.2%,这是2008年以来最快的增长。
这就是为什么大宗商品如铜、煤、铁矿石和铝的价格,自3月份以来呈现两位数的涨幅。这种谨慎的做法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减弱。
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想法,表明中国不必惧怕高通胀。由于中国经济学家对第二季增长势头减弱的担忧,远甚于通胀飙升,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者几乎没有采取任何紧缩措施的压力。有鉴于此,中国政府应采取更具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,以提振消费通胀。财政和货币扩张将大大有助于扭转这些趋势。更显著的是,4月份的PPI同比飙升6.8%,达到201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这些数据加大了美联储收紧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。
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最近的物价上涨,让全球市场感到不安,因为它们已经习惯几十年来普遍存在的低通胀,甚至通缩。此外,在最近的上升之前,中国经历了多年的生产者价格通缩。
这就解释了CPI和PPI涨幅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。现在,出口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,而中国一直在努力打破这个不可持续的模式。
此外,4月份的月度涨幅从3月份的0.6%加快至0.8%,尽管5月份回落至0.6%。但是,至少在中国,有点通胀也不是坏事。
但这种情况实际上应该是中国所担心的,中国的经济需要更多一点的通货膨胀。然而,即使它继续上升,也没有必要恐慌,因为最近的上升仅仅弥补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损失。进入 余永定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消费通胀 。与美国、欧洲和日本不同,中国在疫情期间没有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。
这损害了消费、投资,最终损害了经济增长。供应链上游部分的生产商首先采取行动,争相储备原材料和化石燃料。
5月份,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的增长率为8.3%,高于4月份,但比上年同月低2.8个百分点。在2021年首四个月全国一般公共收入增长25.5%的情况下,全国一般公共支出仅增长3.8%。
在中国,4月份的年度CPI同比上涨0.9%,而3月份的涨幅为0.4%。处于供应链中下游的制成品生产商,无法将增加的投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和投资者。
这应该会让市场平静下来,尽管许多经济学家仍然坚信,美联储高估了其长期控制通胀的能力。然而,美联储主席杰鲍威尔在4月份强调,央行离撤销货币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即使这意味着暂时允许通胀率超过2%。PPI的大幅上升是受中国生产商为应对疫情后需求激增所作准备的推动。为了什么?作为一个人均收入略高于1万美元的发展中经济体,中国比发达经济体更能承受更高的通胀。
生产者价格指数(PPI)也有所上升,从一年前的185.5上升至4月份的217.5。然而,中国市场基本上保持平静。
其他因素,例如电脑芯片的囤积和政府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,也可能造成PPI和CPI之间的差异。在企业恢复盈利能力和增长回到正轨之后,最终通胀将稳定在一个积极、安全的水平。
许多中国经济学家认为,PPI的飙升只是过渡性的,可能已经见顶。价格传递的缺失,使得消费通胀保持在低位,挤压了下游生产商的利润,即便上游行业受益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。